16年,他為山裡娃辦音樂課堂
  85歲的陳國芳到清遠白灣鎮教山區孩子唱歌學琴,努力發掘每一個孩子的天賦
  
  陳國芳和鄉村小朋友的合影
  文/羊城晚報記者 豐西西
  圖/羊城晚報記者 林桂炎
  穿過廣州東湖西街的幾條小巷,就是陳國芳的家。這是一棟有著20多年樓齡的舊樓,周圍高樓林立,樓道有些昏暗。推開6樓一扇鐵門,往裡走兩步就是陳國芳老人的家,20平方米的小屋內,幾把小提琴、一臺電子琴就塞得滿滿噹噹,“過一段時間把這些都帶進山去。”85歲的老人說得很輕鬆。
  老人說的“進山”是去清遠白灣鎮,地處清新縣東北邊陲。68歲那年,一次偶然的機會,陳國芳得知此地,坐了近4個小時的汽車去了一趟,一群孩子圍著他嘰嘰喳喳。此後每年暑假,老人都會背著小提琴來到這裡,教他們唱歌、拉琴,至今已16年有餘。
  帶琴入山,免費教山區孩子識譜、唱歌,不讓任何一個有音樂天賦的孩子被埋沒,這是陳國芳最大的心愿。“一年至少去一回。只要我還能進山,就一定會去。”一臉不服老的表情,85歲的老人倔強得像個孩子。
  一次偶然,與白灣結緣
  “陳伯,可算等著您回來啦!”6月26日下午,東湖新村居委會主任高成拿著一份表格走進了陳國芳老人的家,居委會要對轄區內長者進行登記,高成來了幾次,陳伯都不在家。
  “去山裡啦,昨天剛回來。”老人笑呵呵地拿出筆來,在表格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,標準正楷體,遒勁有力。
  退休前的陳國芳是越秀區電器一廠的一名輔助工程師,每月拿著2000多元的退休金。在高成眼裡,陳國芳是個熱心腸的人,經常往山裡跑,很難遇上他。“素不相識的山區孩子,他都那麼用心,實在是令人感動。”
  故事得從17年前說起。1997年,68歲的陳國芳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新聞,不料,這裡面的一句話竟改變了他的晚年生活——“清遠白灣鎮是廣東最窮的地方之一,部分孩子缺乏基本的學習條件”。陳國芳有些難以置信,便坐了近4個小時的汽車,輾轉來到白灣鎮。
  “我小時候曾經在農村待過,貧窮是最大的問題。”老人祖籍惠州,在廣州長大,抗戰時期逃難至廣西,為了躲避日軍轟炸,曾經流落在一個農村。深知貧窮的困苦,初到白灣鎮的陳國芳內心十分不安,而山裡孩子的淳樸卻讓這位終身未娶的老人備受感動。
  “村裡來了一個生人,一群孩子就來看熱鬧。”回憶起當時的情形,陳國芳還記憶猶新。“我教他們唱歌,他們開心得不得了。”在這個窮苦的農村裡,最大的希望是為了吃飽飯,誰也想不到讓孩子學習音樂,更別提學一門樂器。
  這些窮孩子也讓陳國芳回想起了生活拮据的童年。“家裡並不寬裕,但我特別想學鋼琴,只能把每天的午飯錢省下來。”可鋼琴太貴,陳國芳最終未能買成,最終買了一把小提琴。
  不能讓有天賦的孩子被埋沒,這是陳國芳選擇將音樂帶到山村的主要原因。“只要有一個孩子對音樂有天賦,我就要儘力幫他。”老人十分執著。
  一個決定,堅持了16年
  要想幫人,真不容易。山裡人木訥,見著陌生的陳國芳都不太搭話,冷冷看著他帶著一幫孩子唱歌。有幾個孩子很快就找著調,唱得不錯,陳國芳正琢磨著去跟他們的父母商量試著培養,可還沒到人家門口,就聽到“砰砰”的關門聲,還有訓斥孩子的聲音,“他們不願孩子跟生人一起”,陳國芳心裡明白。
  接連被拒絕後,陳國芳決定,在村裡租下一間房先住下來。房東鄰居家有幾個孩子,就這樣,陳國芳花300元租下的農民房成了一個臨時音樂課堂,第一批學生就是這幾個小孩。唱歌,偶爾拉琴,山裡娃跟著咿咿呀呀。漸漸地,周圍的孩子又圍過來了,也開始漸漸跟著唱了,臨時音樂課堂里的學生越來越多。山裡人也友好了不少,不再阻止自家孩子去跟陳國芳接觸了,臨時音樂課堂也就這樣堅持了下來。
  16年裡,每逢暑假,陳國芳就會來到白灣鎮,有時待幾天,有時待上幾個月,成天跟孩子們在一起。開門授課,免費教學,陳國芳的音樂課堂里來來往往已百餘名孩子,多數都叫不上名字,卻也絲毫未影響他的熱情。從頭髮灰白到滿頭銀髮,每次坐汽車到白灣鎮時,85歲的老人偶爾會覺得力不從心,但他仍堅持著,“我現在身體還行,就繼續做下去吧。至於以後還能不能進山,我不會去想。”
  一把舊琴,傳遞音樂夢想
  除了教唱歌,就是拉琴。那把陪伴了老人半個多世紀的小提琴成了音樂課堂的教學用具,如今琴弦已斷,琴身開裂,可老人還是非常寶貝地把它擦得透亮,放在琴盒裡,時不時拿出來摸一摸。
  陳國芳不僅能拉小提琴,笛子和口琴也是他的強項。“小時候最先學會的是笛子和口琴,後來才學的小提琴。”老人笑著告訴記者,山裡娃有些愛口琴,有些也對小提琴感興趣,不過因為來學的孩子們的年齡偏大,單是教他們入門知識,就要很長時間。老人也不心急,每一個孩子都耐心教。
  “這幾年教了一個小女孩,很有天賦。”陳國芳的眼睛里掠過一絲亮光,小女孩叫陳秀珍,今年已經上初一了。和許多山裡孩子一樣,陳秀珍是個留守兒童,一個人住在家裡的老屋。
  在陳國芳眼裡,陳秀珍和別的孩子不一樣。“當時她來上課的時候,就是唱著歌來的,唱的很不錯,學的也很用心。”陳國芳手把手教她拉琴,小女孩學得快,很快找到門道。最近,孩子忽然說起,以後要考音樂學院,這可讓陳國芳樂開了花,“16年了,第一次有孩子主動跟我說以後想考音樂學院,無論多難,我都要助她一臂之力。”老人難掩興奮。
  回到廣州後的第一件事,陳國芳就跑到書店,買了十來本音樂入門書籍,每本都價格不菲,可老人十分慷慨,因為孩子說出了自己的夢想,他就努力去幫她。“她暑假要去找她媽媽,快開學的時候我再去一次,給她送過去。”陳國芳還準備了一臺電子琴和一把小提琴,小提琴是在二手市場淘的,“這把琴不錯的,比我那把還好。”老人撫摸著這把琴,眼裡充滿希望。
  一個人在家,全身心創作
  從山裡回來,陳國芳就在這套小房子里寫歌,看書。幾箱書、幾把琴放下來,屋子十分局促。老人乾脆架了一個閣樓,一個木樓梯直通上下,上面全是書,下麵幾乎都是做音樂的器具。
  “沒進山的時候,我喜歡待在家裡。偶爾會去附近的長者服務中心,和其他的老人聊聊天。”陳國芳拿出自己寫的一堆曲目,全部用手寫,正楷體抄的詞,畫得像教科書一樣的譜子。老人說,曾經去星海音樂學院旁聽過課,接受過正規的樂理學習。而老人一屋子的音樂書籍,每一本都用牛皮紙包了書皮,悉心呵護。
  興之所至,老人唱起了不久前與人合作的一首兒歌,名字叫《七隻小蝌蚪》,陳國芳寫的曲子節奏歡快,曲調優美,唱起來充滿童趣。“這是給幼兒園的孩子寫的,不過現在還沒人聽過呢。”老人有些害羞,像個孩子一樣捂住了眼睛。
  “在五線譜的長河裡有七隻快樂的小蝌蚪,上邊游,下邊游,美妙的歌兒飛出口,啊……”夕陽下,一位85歲的老人坐在陽臺上,唱著歡樂的兒歌,滿臉慈愛。天空透著藍色,飄著幾朵白雲,又將迎來一個好天氣。編輯:何平  (原標題:廣州85歲老人16年來堅持到清遠教山區孩子唱歌學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h02ahitk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